顯示具有 mobile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mobile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13年5月15日 星期三

TFT-LCD vs. OLED vs. PMOLED vs. AMOLED vs. Super AMOLED

TFT-LCD
  • 在 AMOLED 出現之前,佔最大量比例的螢幕技術。
  • 兩塊玻璃中間夾著液晶,就像計算機或是電子錶的螢幕那樣(非彩色的),LCD本身不發光,我們之所以能看到螢幕成像,是因為螢幕後面還有一層背光模組將光線透過玻璃讓我們看見各種顏色,所以螢幕有兩層
  • LCD 面板加上背光模組再怎麼薄也薄不過本身就會發光的螢幕面板吧! 因此OLED技術就慢慢抬頭。

OLED = 有機發光二極體。
  • 使用黑色畫面能有省電的效果。
  • 因為每個 pixel 都會發光,越亮則需要更多能量

PMOLED = Passive Matrix OLED

AMOLED = Active Matrix OLED
  • 自發光的OLED技術,在原有的 TFT-LCD 技術上加引延伸發展。
  • ex: Google Nexus、Galaxy S2、Galaxy Tab。
  • 缺點:
    • 在大太陽下看不清楚畫面。
    • 螢幕顏色雖然豔麗,但是還原不夠真實,時常在拍照後從手機螢幕上看起來很好看,實際存到電腦後才發現顏色不對。
    • 烙印問題。
      • 由於 AMOLED 每個像素都會自己發光,因此不像 TFT-LCD 那樣一整片背光,即使年久老化後也只會整片光度不如以往;
      • 但是 AMOLED 每個像素都有自身的壽命,如果某塊區域長期顯示高光源,便會老化得比周圍像素快很多,就像燈泡點愈久光度愈暗那樣,造成圖像像是印在螢幕上,也就是烙印的原因。
      • 最常出現烙印的區域是螢幕最上方的通知列,因為這裡的像素使用率較其他區域低,所以很容易產生烙印。
  • 優於 TFT-LCD 的原因:
    • 更優異的視角。
    • 色彩對比。
    • 反應速度。
    • 因為不需背光模組,因此成本更低,也比較省電。
  • 比 PMOLED 適合用在手機或平板裝置上,優點有:
    • 耗電量低
    • 更新時間快
    • 反應速度快


Super AMOLED
  • 比原來的技術更亮(約提昇 18%), 顏色更鮮艷。
  • 將觸控層由原本分離的構造整合進螢幕本身,達到更輕薄的目標。
  • 優點:
    • 耗電量更低,亮度也愈亮。
    • 傳統的三原色 RGB 顯示方式是除了三個原色的互相搭配調出來的各種顏色,還有三原色全開的白色與三原色全關閉時的黑色;
    • 不過 Super AMOLED 使用了新的子像素排列方式,稱為「PenTile」,相比傳統的 RGB 更多了一個白色子像素,因此即使是顯示純白色的畫面都不需將所有顏色全開,只要單純顯示白色就好了。
  • 缺點:
    • PenTile 的排列方式會造成文字周圍有毛邊鋸齒。
    • 畫質下降。
      • PenTile 的每個單獨子像素都可以與鄰近的子像素搭配來產生顏色,不必像傳統 RGB 一定得 3 個子像素同時運作;
      • 如此一來即可最少以 2 種顏色來搭配顯示,達到近似的效果。既然可以用 2 色即可達成顯色目標,那不顯示的子像素當然會對畫質產生影響。


* Reference
- 讓手機畫面更鮮艷的AMOLED螢幕顯示技術 | T客邦 - 我只推薦好東西
- T小編烙行話:AMOLED 怎麼讀?Kepler 又是啥?
- Battery Saver Tips & Tricks - How to extend your Android's battery!

2012年10月9日 星期二

Unstructured Supplementary Service Data (USSD)

Introduction
  • 是用戶端(手機)在 GSM 系統上與系統服務商伺服器溝通的一種協定,使用者透過手機撥號程式輸入特定 USSD 指令之後,可以取得系統服務商提供的服務。
    • ex: 查詢預付卡餘額,在手機上按 *#06# 會跳出 IMEI 碼。
  • 部分手機廠商使用自定USSD指令對手機做特殊設定或操作。
    • ex: 恢復為出廠設定、開啟工程模式等。
  • Format:
    • 每一個USSD字串都要以「*」字元開始再以「#」結束。


Compared with SMS

UUSD 和 SMS 都是 GSM 系統用來傳送數據的服務。
  • 操作方式
    • UUSD
      • 發送 USSD 和撥一組電話號碼非常類似,因此不需要依靠手機提供特定的介面。
    • SMS
      • 不同的手機會有不同的操作方式。
  • 傳送方式
    • UUSD
      • 建立一條固定且快速的通道,並沒有任何儲存媒介。
      • 是 Session-oriented 的處理方式,當客戶送出 USSD 需求,此時會有一個 session 建立連結,而且這個 Session 會一直保留直到客戶接收或者 AP time-out 才釋放,因此不需要預留訊息頻道。
      • 指令可以儲存在電話簿或使用快速撥號鍵,當需要重複發送時非常快速且方便。
      • 不保證訊息一定能傳送到目的端,不論由手機發出的申請需求或是應用程式提供的服務傳送。
    • SMS
      • store and forward 的機制,也就是所發出的簡訊會先被儲存在簡訊中心,以便於在適當時機將訊息送達手機上。
      • 是 Transaction-oriented 的方式,先儲存再傳送,所以若傳送失敗則可以由系統自行重送。
  • 處理時間 
    • USSD 1:SMS 7
  • 設計
    • UUSD
      • 為了讓 GSM 網路能提供一種發送指令的方式,所以 USSD 的目的地是後端的應用程式。
    • SMS 
      • 提供了除了通話之外的另一種用戶和用戶之間的溝通方式。
  • USSD 比喻成網頁的瀏覽,而 SMS 則類似 e-mail 的功能。
  • USSD 支援無縫漫遊 (seamless roaming),SMS 則否。


* Reference
- 研究:USSD指令可遠端破壞Android手機資料與SIM卡 | 即時新聞 | iThome online
- USSD功能_小林子_新浪博客
- USSD_百度百科
- USSD1-3ns
- ACE

2012年9月15日 星期六

[Screen] Sensor-on-lens

Sensor-on-lens
  • 傳統螢幕
    • 由三層組成,最底層是顯示層 (Display),中間是感應層 (Sensor),而最上是鏡片層 (Len)。
    • 這三層就組成了觸控屏幕,既可顯示影像,亦可感應手指觸控。
  • 而 Sensor-on-lens 就是將感應器整合在鏡片內,螢幕就由兩層所組成。
  • 優點
    • 可讓螢幕變得更薄。
    • 提升了畫面的清晰度。
    • 在光線下影像會較明亮。
    • user 使用起來會更覺 “貼手”。


* Reference
- Sony Mobile

2012年8月25日 星期六

[Android] MSISDN, ICCID, IMEI, IMSI

下列值在以下情況會被改變或是取不到正確值:
  • ICCID
    • 換了 SIM card
  • IMEI
    • 山寨機
  • ANDROID_ID
    • 恢復原廠設定


Related
MSISDN, ICCID, IMEI, IMSI

2011年9月17日 星期六

[Mobile] 上網符號意義

* 這邊的 G,是由電信相關產業的聯盟所訂立下來的通訊標準。
  • 1G 代表第一世代,代表作是黑金剛手機。
  • 2G 是第二世代,代表作包括 Nokia 6150、3210、Moto小海豚之類的,而手機可以上網,是從 2G 延伸的2.5G (GPRS) 開始,另外還有 2.75G (EDGE)
  • 3G 就是我們目前普遍用來上網的技術,其中又可以分為3G、3.5G、3.75G 以及 3.9G。至於 4G,則包括 WiMAX 以及 LTE 兩項新興技術。


* 2.5G (G)
  • 傳輸速度是最慢的,最快也不過 48k 左右,大概是回到過去用電話撥號上網的時代。


* 2.75G (E)
  • EDGE (E) 傳輸速度最高可到 384kbps,但以目前使用網路的習慣,2G 以及 2.5G 大概只適合用來傳傳純文字的電子郵件。


* 3G: 3G 或是 U
  • 可以上一些簡單的入口網站找資料、看圖片,3G 的出現是真正把通訊網路帶到實用境界的關鍵。又分為:
    • GSM 系統的 WCDMA (UMTS)
    • CDMA 系統的 CDMA2000
  • 台灣多數的電信都是屬於 WCDMA 系統,僅有亞太電信採用 CDMA2000 系統。


* 3.5G、3.75G: H (HSPA 以及 HSUPA)
  • 看看Youtube、聽聽音樂不會容易LAG,有8Mbps 以上的傳輸速度。


* 3.9G 以及 4G: 目前尚不普及的技術

  • 上網速度媲美家裡的寬頻網路。
  • 3.9G 的 WiMAX 與 LTE 也可說是準 4 G,這兩項技術的傳輸速度宣稱未來(也就是現在還達不到標準) 都能達到100Mbps,而 100Mbps 也是電信產業對於 4G 門檻的共識。
  • 到了 4G 以後,最重要的里程碑是讓手機上網與家用上網的速度相差無幾。
  • 雖然國外已經有搭載 WiMAX 與 LTE 技術的手機,不過台灣目前使用的4G 技術是 WiMAX,而系統廠商目前是把 WiMAX 定調用於行動上網,至於 LTE 台灣也還沒真正開通服務,所以短時間內還看不到具備 4G 技術的手機。



* Reference
- 3G, GSM, CDMA, WCDMA, WAP, GPRS...
- 簡單認識一下智慧手機上的標誌代表什麼吧~ | Android中文資源站
- 手机上网信号符号“G”“E”“H”“T”完美解释 - MOTO DEFY(ME525)/DEFY+ 论坛 - 机锋论坛Android安卓手机平板游戏系统应用,主题壁纸铃声下载分享第一社区
- 手机屏幕上方出现H和3G符号是什么意思? - Moto Droid 2/Milestone 2 (A953) - 安卓论坛 安卓论坛-中国最大Android手机交流社区 - Powered by Discuz!

2011年9月12日 星期一

[Glossary] CDMA, RUIM

* CDMA
  • 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意思是「分碼多重進接」通信技術。
  • 在美國最為普及,但在亞洲如日本、韓國、中國、香港、台灣等地亦被廣泛採用。
  • 在台灣,採用 CDMA 技術的電信公司就是亞太電信
  • 優點:
    • 採用了先進的擴頻技術,使通信背景噪音大大降低,讓其通話品質可以和固定式電話相媲美。
    • 意味著注重環保與節能。
      • 因為 CDMA 系統的發射功率最高只有 200mW ,所以採用 CDMA 系統的手機輻射量只有 GSM 系統的千分之一,對環境影響較小。
    • 通話不易被竊聽、上網速度快等特性。


* RUIM
  • Removable User Identity Module
  • 簡單的說就是「CDMA 的 SIM 卡」。
  • 其實 SIM 卡(Subscriber Identity Module)只能用在 GSM 系統的情況下,因為並非所有的這種手機電話號碼身分卡都叫做 SIM 卡。


* 從韓國引進 CDMA 技術的亞太電信,在早年時也如同美、日、韓一樣採用機卡合一的方式。後來由於中國電信廠商皆採用機卡分離方式以支援雙模手機,所以後來亞太也開始改用機卡分離的手機。所以有一陣子亞太曾經同時機卡合一與機卡分離兩種方式並行,後來才隨著時間過去,讓早年的機卡合一機種漸漸自然淘汰。



* Reference
- FrostyPlace.com > CDMA 小常識

2011年3月26日 星期六

3G, GSM, CDMA, WCDMA, WAP, GPRS...

[1G - 2G - 3G]

* G 表示 Generation。

* 1G:
  • 最著名的規格是 AMPS (Advanced Mobile Phone System),ex: 黑金剛即屬此種規格下的產品。
  • 其實 Advanced 指的進階,只是比一般的室內電話更進步一點,所以就跟室內電話一樣。
  • AMPS也是類比的語音傳輸,而AMPS所採用的處理技術為 FDMA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分頻多工存取)。

* 2G:
  • 從 1G 進步到 2G,主要的改變是從類比訊號轉為數位訊號
  • 其中的規格並不只有一種,所採用的技術也可以粗淺的分為兩種。
    • TDMA (Tim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分時多工存取): 如歐洲、台灣等地所使用的 GSM(機卡分離的設計) (Global System For Mobile Communication)與日本採用的 PDC (Personal Digital Cellular)。
    • CDMA (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分碼多工存取,機卡合一): 由美國 Qualcomm 公司新發展出的傳輸標準,此時的 CDMA 其實仍然屬於 2G 的範圍,後來則被通稱為所謂的窄頻 CDMA (narrow-band CDMA),以便於跟 3G 的新一代 CDMA 技術做區別。

* 3G
  • 3G 與 2G 的差異,最主要的地方在於資料傳輸的速度,換句話說也就是頻寬的增加
  • 3G 的通訊標準不一而足,但主要都是從 CDMA 技術為藍圖而發展出來的,最著名的包括了 W-CDMA (Wide-band CDMA,也稱為CDMADirectSpread)、 CDMA 2000、以及大陸積極推動的 TDS-CDMA。這些都只是資料傳輸技術的不同。
  • 因為類比式系統有通話容量的限制,又沒有加密機制,傳輸過程中容易被竊聽,而且只提供純語音通話服務,不能傳遞文字簡訊,於是美洲地區從 AMPS 發展出 CDMA One,這是第一代的窄頻 CDMA,可以提供 64Kbps 到 115Kps 的傳輸速率。

* WCDMA (Wide band 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 寬帶分碼多工)
  • 是一種 3G 蜂窩網絡。
  • 使用的部分協議與 2G GSM 標準一致。
  • 是一種利用碼分多址復用 (或者 CDMA 通用復用技術,不是指 CDMA 標準)方法的寬帶擴頻 3G 移動通信空中接口。
  • 其支持者包括歐美的愛立信、阿爾卡特、諾基亞、朗訊、北電,以及日本的NTT、富士通、夏普等廠商。
  • 這套系統能夠架設在現有的 GSM 網路上,對於系統提供商而言可以較輕易地過渡,而GSM系統相當普及的亞洲對這套新技術的接受度預料會相當高。

* FOMA (Freedom Of Multimedia Access)
  • 並不是一種技術,而是日本 NTT DoCoMo 所推出的 3G 行動上網服務
  • 是全球第一個真正商業運行的 3G 服務
  • 採用 W-CDMA 的技術,基地台設備則由 Ericsson 提供
  • 所以拿 FOMA 來跟 W-CDMA、 CDMA 2000 或是 TDMA 來比是有概念化上的缺失,就好像拿橘子跟椅子比一樣,而日本第二大系統業者 KDDI 所推動的 3G 服務,則是以 CDMA 2000 為架構


[WAP and GPRS]
所謂的 WAP 與 GPRS,其實兩者之間也無法真正被拿來作比較,這也是目前很多很多人的一個誤解,以為 GPRS 是拿來與 WAP 相提並論的。

* WAP (Wireless Application Protocol,無線應用協定)
  • 是一種通訊協定,就好像 internet 上用的是 HTTP 一樣,而在 WAP 協定下所使用的程式語言則為 WML (Wireless Mark-Up Language)
  • 一般我們說的 WAP 手機,其實應該是指 WAP Over Circuit-Switched Data,或是簡單一點說成 WAP Over GSM Circuit,但我們所說的 GPRS 手機上網,其實是屬於 WAP Over Packet-Switched Data,或是 WAP Over GPRS
  • 從這邊我們可以看出來,GPRS 相對的概念其實並不是 WAP,而應該是傳統 GSM 線路的傳輸方式

* GPRS (General Packet Radio Service,通用封包無線傳輸服務)
  • 根本上的技術是從之前 GSM 線路傳輸的 9.6Kbps,改用封包傳輸的技術,分開傳送、同步處理,使得傳輸速度得以大幅度提升,理論上可以達到 100Kbps,但目前實作出來的速度約略是在 40 ~ 50 Kbps 左右(依所利用到的 Time Slot 而定)。
  • 至於為什麼 GSM 線路傳輸的速度只有 9.6Kbps 而不是 96Kbps?
    • 一開始 GSM 規格在制定的時候,一個 Time Slot 所劃分的頻寬扣掉容錯碼後就只剩 9.6Kbps (因為一開始 GSM 仍然是拿來講電話的,當初誰會想到要用這玩意上網?),而 GPRS 技術則可以一次利用單一頻率中全部的八個時槽來傳輸資料,至於傳送的方式則是拆開成封包同步傳輸,後端再把封包組裝起來形成原始的資料 (可想像成 WinRAR 的多個壓縮檔)。
  • 但這邊又有一個技術要跟 GPRS 釐清不同的地方,那就是所謂的 HSCSD (High Speed Circuit Switched Data Service),HSCSD 與 GPRS 類似的地方是都能同時使用超過一個的時槽進行資料傳輸,但相異的地方在於 HSCSD 仍然是採用傳統 GSM 的線路傳輸技術而非 GPRS 的封包傳送。



* Reference
- 問問一些觀念問題 2G 2.5G 3G CDMA WCDMA
- 3G - CDMA, WCDMA, TD-SCDMA
- CDMA和WCDMA差在哪裡?
- 什麼是GSM、CDMA、WCDMA、PHS?

2011年2月12日 星期六

BREW

.Binary Runtime Environment for Wireless (BREW)

.美國高通(Qualcomm)公司所設計提出的3G系統最佳平台解決方案,可支援CDMA OneCDMA2000GSMGPRSUMTSWCDMA,技術上橫跨電信、軟體開發、手機廠等三大領域,在程式語言支援方面,BREW可讓使用C/C++語言開發的應用擁有更好的運行效能,同時它還支援其他開發語言,包括JavaXML和Flash等。

.開發技術
 -- 是一個中間層的應用,具有高效、低成本、可擴展性。一般所見到的BREW例子都是用C寫的,不過BREW開發是完全支持C++語言的,2003年宣布支援Java語言

.手機領域
   -- BREW是一種輕型客戶端(thin client),大約佔用150K左右的記憶體空間,介於應用程式軟體和底層系統軟體(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之間。因此,開發廠商可以於不相關裝置電路(device's chipset)或無線介面(air interface)的情況下,獨立開發BREW應用程式。

.Reference Wiki

MSISDN, ICCID, IMEI, IMSI

* MSISIDN - 電話號碼, 電信業者配置的號碼,根據IMSI號碼做對應
* ICCID (Integrate circuit card identity)

- 一組印在SIM卡上的數字或條碼序號
- 由 20 位數字組成 五位一排 共四排 表示該卡的國別 發行地區時間等資訊
- 格式如: 89860 0MFSS YYGXX XXXXX
89860: 固定不變
M: 原文中說 "移動接入號的末位" (不太了...)
F: 手機號碼第四位 介於0-9
Y: 編碼時的年份 取後兩位
G: SIM卡供應商代碼
* IMEI
- 國際行動裝置識別碼 (International Mobile Equipment Identity number)
- 即手機序號,存在手機中,用在
識別手機網路中每一部獨立的手機
- 是國際上公認的手機標誌序號,相當於行動電話的身份證
,可用於監控被竊或無效的行動裝置
- 其總長為15位,每位數字僅使用0~9的數字
其中前6位TAC代表型號裝配碼,由歐洲型號標準中心分配,代表手機類型;
接著2位FAC代表裝配廠家號碼,代表產地;
後6位SNR為產品序號,代表生產順序號,用於區別同一個TAC和FAC中的每台行動裝置;
最後1位SP是備用編碼,一般為0


- 國際移動裝備辨識碼一般貼於機身背面與外包裝上,同時也存在於手機記憶體中,通過輸入*#06#即可查詢
* IMSI
基地台認定這手機的唯一碼,手機不會有


- 國際行動用戶識別碼是區別行動裝置用戶的標誌,儲存在SIM卡中,可用於區別行動裝置用戶的有效訊息
- SIM號碼, 每張SIM卡都有一個獨一無二的號碼
- 其總長度不超過15位,同樣使用0~9的數字
其中MCC是行動裝置用戶所屬國家代號,佔3位數字;
MNC是行動網號碼,最多由兩位數字組成,用於識別行動裝置用戶所歸屬的行動通信網;
MSIN是行動用戶識別碼,用以識別某一行動通信網中的行動用戶。

[1] http://www.javaworld.com.tw/jute/post/view?bid=26&id=286769
[2] http://iphone4.tw/forums/showthread.php?t=102083
[3] http://www.dotblogs.com.tw/chou/archive/2009/08/21/10169.aspx
[4] http://zh.wikipedia.org/zh-tw/IMEI
[5] http://wenwen.soso.com/z/q185100940.htm
[6] http://www.hudong.com/wiki/icc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