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0月11日 星期四

[Hardware] RAM, SSD

RAM Disk
  • 通常是利用軟體的方式,將動態記憶體(Dynamic Random Access Memory,DRAM)模擬成硬碟裝置的一種技術。
  • 斷電時資料會隨之清空、流失,讀寫速度爆快,壽命又很長的存放空間。
    • 資料存放位置就是記憶體,所以斷電後記憶體內的資料就會消失,因此並不算是個穩定的存取空間,只能把它當作是一個超高速暫存空間利用。
  • 不像傳統硬碟採用馬達與磁片等機械裝置,而是靠電子訊號傳輸,因此在分類上也算是固態硬碟。
  • 不像NADA Flash般有寫入次數限制。再加上依靠電子訊號傳輸,沒有機械損耗疑慮,因此壽命比起傳統硬碟或SSD都來得長了許多。只要記憶體不過分加壓超頻,再加上記憶體大多是終身保固的情況下,要說RAM Disk永遠不會壞也是可以的。
  • 效能會受到軟體、記憶體時脈、晶片組的記憶體通道數而有所不同。
  • 扣除軟體差異,記憶體時脈越高則效能越好,而四通道平台又比雙通道來得快一些。


HDD (Hard Disk Drive)
  • 由馬達、磁片與讀寫頭等機械裝置所構成的,因此會有磨損問題


SSD (Solid State Disk)
  • 從前還沒發明積體電路、電晶體的時候,電腦是由真空管所組成,電子在傳遞時,並不是百分之百地經過固體傳導,而是會流過一段真空的路徑。
  • 現今的電晶體其實也就是將矽做成能讓電子在裡頭流動的、交錯複雜的晶體管線,而成份全部都由固體所構成,因此叫做「固態硬碟」也十分名符其實。
  • 與傳統硬碟的要差別在於裡頭完全沒有機械構造,不會有吵雜的馬達運轉聲與磁頭讀取聲,因此有耐震、安靜等特性,而且對比傳統硬碟需要較高電流以啟動馬達運轉,SSD就節能多了。

記憶體顆粒
  • 如果你打開過固態硬碟,可以發現裡面沒馬達、沒碟片、也沒磁頭,就只有一顆一顆像是電腦上插著的記憶體模組般的黑色顆粒一樣,這種晶片稱為NAND Flash。
  • SSD其實它就跟他的近親「USB隨身碟」一樣,是將資料儲存在快閃記憶體中,不過這些顆粒並不像 RAM 一樣,斷電或是重新開機以後,資料就會消失,而是會將內容資料儲存起來。
  • 視顆粒差異,有著幾萬次到十萬次資料寫入限制。

NAND又區分為兩種儲存形式:
  • SLC
    • 是單層式儲存,一個單元只能儲存一個位元,可以表示0及1。
    • 壽命較長,約10萬次左右
    • 存取速度也比 MLC 快
    • 雖然SLC在性能上比MLC優良不少,不過受限於成本過高,常常都是mlc產品的兩倍價格以上。
  • MLC
    • 可以一次儲存2個位元,分別可表示為00、01、10、11,因此儲存密度比SLC高,當然成本也比較低。
    • 壽命較短,只有一萬次的存取次數。
    • 目前由於MLC製成精進,也應用了多通道技術,讓MLC的讀寫速度得以跟上SLC,市場主流產品多是以MLC為主,SSD的價格也不像以往那樣高不可攀了。

控制晶片是SSD的大腦
  • 除了記憶體顆粒以外,SSD中最重要的零組件是控制晶片,控制晶片決定了一顆SSD支援的功能,在控制晶片中主要負責三項工作,分別是:
    • 自動錯誤校正
    • 故障區塊管理
    • 平均抹寫儲存區塊。
  • 目前主要的控制晶片廠牌有Sandforce、Marvell、Samsung、JMicron等。

韌體好壞決定效能穩定性
  • 韌體是SSD效能的靈魂,雖然市售的SSD很多都是採用相同控制器,不過生產廠商調校韌體的功力卻大大影響了效能及穩定性。
  • 所以常常聽到玩家會為了有更好的效能而購買大廠牌的SSD,這也是因為雖然控制器廠商就那幾家,但通常大廠的韌體也寫得比較好,不僅可以修正一些影響速度的bug,也可以增加更多實用的功能,幫助SSD能取得更好的表現。
  • 此外,傳統硬碟買來以後,除非遇到重大缺失,不然其實不太需要更新韌體,不過SSD有沒有更新韌體,表現就會差很多喔。


* Reference
- 比 SSD 更快,RAM Disk 攻略:4種應用、4個實測、軟體效能大車拼
- SSD調教實戰(1):原理篇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